【光明论坛】坚定不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8日浏览量:
【光明论坛】作者:戴玉琪(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坚定不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更要建设丰富的精神世界。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能力提升、价值实现和自由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建立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之上,物质发展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坚定不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位置,体现了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经济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分步骤进行。只有针对民生短板,提高发展水平,让物质基础扎实、人类经济基础扎实,才能是共共共共的好谋划。 “加强普遍性、基础性、全面性的民生建设,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痛的问题”,不断融入民生经济保障基本制度,确保不落下一个人,促进共同富裕,切实提高民生发展水平。要让发展成果更加平等、更加充分惠及全体人民,就必须继续加大对主要民生主要领域的投入,进一步构建减轻社会保障安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例如,安徽省就面临着养老服务短缺的问题。通过社区养老、乡村养老、老年助餐等方式,建设互助照护中心,配备专业照护人员,不仅填补了服务缺口,也让留守老人吃上了“守门”。 “万美养老”品牌成为这一实践的鲜明注脚,让民生发展成果真正温暖人心。质量发展是从“有”到“有没有”的发展,从满足基本需要向追求美好生活转变。这是为了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水平的全面跃升,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就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以更高标准为基础,以构建可持续的民生建设新格局为目标。例如,浙江省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宁波市启动了首批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通过对标、技术强化、政策支持和企业创新,形成了涵盖智能工厂、5G应用、数字化转型的转型体系。 发展数字孪生,不仅能创造大量优质就业岗位,还能带动配套服务业升级,促进就业从“工作”向“好工作”转变。高质量发展可以不断做大社会财富“蛋糕”,创造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民生物质产品和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撑和物质保障。愿全体人民天天繁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变革和创造力活力,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坚实迈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物质的坚实基础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创造了前提。 “十五五”规划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了充足空间和有力支撑。 “大力发展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中央委员会。它既是文化福祉提高的直接体现,也是丰富精神文化供给的关键。丰富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公平和普惠。通过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盘活本土、农村、欠发达地区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惠民工程,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靠市场驱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积极拥抱数字时代,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提供多元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发展文化新业态,满足多元化文化消费需求。中式现代化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累的过程,也是人性整体发展的过程。专业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充分发展的理论精髓。全体人民共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当代创新和中国特色的体现。人的整体发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是一致的,是一个自然统一、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人的全面发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动力所在和基本价值。共同发展是以提高人的能力、提高素质、实现价值为核心的“全面富裕”,让每个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平等享受发展机会,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德、智、体、艺、劳等全面发展,激发创新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创造力,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注入长期动力,使人们在追求物质繁荣的同时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这是共同富裕从物质积累转向精神赋能财富的主要支撑,使经济共同富裕和人文共同富裕。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社会条件。共同发展不仅指物质财富的共享和精神财富的获取,而且还促进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在物质层面,共同富裕过程中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分配带来生活保障,使人们不必花费太多精力用于基本生存,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和自我提升;在精神层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现共同繁荣背景下文化资源的均衡配置,让不同群体获得优质文化产品,参与精神文化活动,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提供滋养。只有两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双向奔波”。回顾过去,虽然受到农业生产力和资源条件的限制,但古代中国人对物质繁荣、安宁生活的渴望并没有停止。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不仅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而且在时空中践行了这一共同富裕的愿望,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描绘出了一幅以物质丰富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生命的品质,用精神的丰富来诠释生命的价值。面向未来,这种愿望将随着中国现代化方式的推进而不断成长,让每个人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滋养中绽放光芒。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8日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