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四五”砥砺前行】“十四五”梦想成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4日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徽“制造业基础好”、“具备引领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条件”。安徽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十四五”期间,全省经济运行实现“量”的跨越和“质”的提升,历史性地跨入工业大省行列。近期,安徽汽车制造业喜讯不断:奇瑞汽车越野车在芜湖成功穿越长江,刷新了世界汽车工业百年历史; m这款由江西汽车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高端豪华车型上市4个月突破1.5万辆,持续刷新销量纪录国产品牌新纪录;蔚来第二品牌乐多汽车迎来交付一周年,销量突破10万辆,发展速度走在新造车企业前列。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只有底层的创新技术,才有最先进的产品。例如,我们的研发投入去年和前两年连续两年超过130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强度非常高。加强创新引领,促进产业积累和开放发展,安徽以新能源智能网联通道加快汽车制造业升级。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累计生产汽车超过24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120万辆,出口116万辆。三项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任林杰,安徽省汽车战略咨询委员会执行秘书长、省汽车创新中心主任。安徽汽车企业一直有着创新基因和创新梦想。安徽省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诸多保障。由于我们的产业生态的建设和整个体系的矩阵方式,我们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包括汽车在内,因为“十四五”,安徽将紧紧围绕制造强省建设,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等作出总体部署。从牵头办理总体实施方案到具体落实行动计划,政策措施高水平密集出台、推动;它将无情地跟随走“科技+产业”、“基地+基金”、“引领+支撑”路径,扩大工业总量。 、提高发展质量;先进制造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整合提升“引领”计划顺利启动。治理通胀投资增速连续48个月保持在10%以上;依托全球平台强化“双招双引”,“十四五”期间,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3300多个,总投资2万亿元,其中新兴产业项目占比80%以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熊猛,对安徽省委、省政府地位崇高,布局全面。供应链、产业链链条、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入总书记强调的“四链”。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丰富的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大链条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当前,以“芯屏设备集成”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成为安徽新的闪亮标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五、世界第五。全国约10%的显示面板、约8%的工业机器人、10%的汽车、11%的新能源汽车、15%的家居用品是“安徽制造”;特别是在先进光伏、新能源储能产业方面,安徽综合竞争力已位居全国第三。在皖南宣城,华盛新能源大胆担当光伏领域“探路者”,创下一秒下线4台、一小时下线1.44万台的行业新纪录。徐晓华安徽华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采用晶硅和非晶硅两种材料来制作异质结。大家都努力了30年,还是没有实现。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实现异质结的规模化、低成本生产。一方面注重产业培育,另一方面注重智能制造。近年来,安徽加强顶层设计,大规模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48万家,数字化转型范围达80%。在皖北蚌埠,亿爱电子引入5G+工业互联网,信息化生产水平提升至90%。公司很快就尝到了“甜头”。蚌埠亿爱消防电子有限公司表面贴装车间负责人张国胜实现了这一全员数字化管理、自动化与信息化深度合作,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5%,能耗降低20%。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实现产业链现代化,今年下半年,安徽将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新技术创新,重点培育2000家以上各类智能工厂,建设30个以上省级及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罗文山因地制宜发展新生产力,加快构建链条集团深度融合的先进制造体系。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的稳定性和“前行”活力,安徽历史性跨入工业大国行列省。 “十四五”前四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收入从2020年的3.8万亿元增长到2024亿元的5.49万元,在全国的排名从第12位提高到第6位,占全国的比重从3.6%提高到4%。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四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