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兴产业,整合四链“破圈”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3日浏览量:
 池州,一座曾经以农林产业为主的江边小城,如今聚焦商业航天、半导体等领域——在“突破圈子”中聚焦新兴产业、四链融合“我们不仅要造池州造的火箭,还要掌握汽车液体发射的基础技术。”近日,在皖江以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江南航天城”,安徽银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正在进行“智神星一号”的最后调试。该产品针对中型运载火箭市场,从研发之初就由企业主导。与高等院校合作攻克针式喷射器、可重复使用变推力等关键技术,填补了池州商业航天领域的研发空白。通信等新兴领域商业航空航天和半导体开发。 “池州推动设立半导体、金属新材料等8个产业创新研究机构。”池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鹏飞表示,该市通过创新平台,整合大学、企业、资本等创新要素,让企业研发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形成“创新链围绕产业运转,科技链支撑创新强链”的良性循环。以创新链激活产业链。池州市推动创新平台与企业研发需求精准对接。一方面,搭建了专业的研发平台。例如,安徽镁铝合金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配备有153台(套)高精度设备,解决6家企业成本高、测试外包周期长的问题;江南轻合金工业研究院已与13家企业签订校学研究协议,开展7项关键技术攻关。另一方面,采取“境外研发+本土制造”模式,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技术创新中心”,从“飞地”汲取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促进当地产业发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池州科技创新中心将于2023年底在上海松江落户,已有30多家企业入驻,推动创先半导体等项目产业化,让企业“家门口”对接上海研发资源。 “如果没有sup“如果靠产业创新研究院的港口,我们的高成本利用镁渣技术至少要三年后才能落地。”安徽宝美轻合金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安徽省镁基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由康普思牵头,联合“重庆大学、东北大学、 只帮助企业攻克“以高端新材料为基础的食品企业钙镁基新材料”的技术难关——池州平台赋能企业研发。人才链深植产业链。安徽友金冠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于贤林,历经十余年研发,使公司炉渣受益水平名列前茅。 在国内。池州还有很多研发于贤林这样的人才。 85后大师曹志坤回到家乡创立了安徽亿万生物科技,致力于双珠漏技术。技术进步,废品率从5%下降到1‰;安徽嘉智信诺化工陆正伟团队已获得10余项发明专利,推动新能源添加剂的国产化和替代。正在实施“千马奔池”计划的池州推出“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的政策解读和待遇实施服务;选派12名高校专家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裁”,直接参与企业研发。同时,建立科技人才团队信息资源库,按行业领域对人才进行分类,确保人才匹配。en 企业研发需求和人才能力。 “只有让人才干实事、干实事,才能真正激活研发活力。”池州市委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伟说。商业航天是一条高投入、长期的赛道。 “自2019年落户池州以来,我们得到了当地‘资金+政策’相结合的支持,政府不仅通过股权投资解决了初期资金缺口,还帮我们对接了省市资金来源,让研发不再是后顾之忧。”安徽银河电力综合部部长石宏策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池州市围绕产业链抛出资金链,推动建设局“火箭制造-卫星研发-材料突破-应用服务”全链条资金高效整合建立多层次的资金体系,创新金融工具,注重链主精准注资。除传统资金外,当地政府积极对接银行理财子产品、信托基金等,帮助星亿联信解决卫星有效载荷及其发展的短期资金压力;对于银河动力牛头山百吨试验台、火箭总装厂二期等重大项目,政府专门成立了服务队伍,对土地和资金配置的变化进行修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池州市评选出42家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产业布局分布、人才队伍雄厚、装备高端的企业。市领导互动交流、提供帮助,帮助企业解决现代技术、制造、运营等发展难题。同时,《实施方案》形成《池州市科技企业五年提升计划》,构建分级培育全生命周期体系,重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龙头企业。池州市还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行业首创技术研究,加快了“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多项科研项目的实施。 池州市将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体系,推动更多企业在研发中发挥主导作用,让滨江小城的变革动力更加强劲,运行更加平稳走得更远。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记者 徐建妮 顾) 
    
  

